情緒跟身體在悄悄地對話
有沒有發現,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期然地被情緒崩潰駕馭了理性、身體莫名其妙地開始疼痛。一籮籮的問題浮現,我們卻一直埋怨說:「成年人的世界太累人!」
如果這些話你覺得有共鳴,有可能你的情緒一直繞過你的腦袋跟身體合作,強行要你正視被你一直壓下來的感受!
活動詳情:
地點:MindForest @ Treehole Hong Kong
語言:粵語
「IFS」Internal Family Systems Therapy 即 內在家庭系統治療,由 Richard C. Schwartz 在80年代美國研發的心理治療架構。它以家庭治療為基礎,堅信人類體內有不同保護性的角色,當本體遇到難題的時候就會挺身而來,採用不同的方式去為你遮擋情感風雨。如果我們作為身體及靈魂的主人,無法好好調整這些角色出現的頻率及方式,也許我們的行為就會過度依賴他們,反而失去了我們想要跟世界互動的正常模式。
譬如:
「我每天無論睡多久都會很累很累⋯⋯」
「我經常去按摩,但是肩頸就是很繃緊的狀態。」
也許成年人的我們,其實理性看出來,這些行為就是不理性,為什麼我還是堅持這樣???有沒有考慮過,這些角色可能早在童年的時候已經開始這樣保護你,它眼中的你還是當時懵懂的小孩。你有沒有嘗試過跟這位孩子對話過?有沒有勸喻過這些緊張的保護者,其實你已經長大,也學會好多保護自己的方法。他們不是沒有作用,反而只是他們需要多點相信你這個「former child」。不用像直升機一樣漂浮在你上空,阻礙你去真誠地體驗世界。
這個工作坊的總結讓Celina很欣慰,因為很多學員都有所啟發:
原來我一直糾結的就是因為保護者覺得自己需要孤獨承擔所有事。我跟他對話以後,發現原來他也有需要,而我也可以理解他,不用太抗拒從嚴。
我沒想過寫日記可以是一個對話,不是對著白紙嚷!
希望大家可以從腦袋裡面跳出來,因為我們的心理是跟身體息息相關。當痛楚不是單純一種障礙,而是一種溝通模式,你可能發現止痛不如學會聽懂痛楚的語言,聆聽一下從多重靈魂迴盪的聲音。